從校園走向職場,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 但“三方協議怎么簽?”“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有啥不一樣?”“靠譜就業渠道在哪找?”……一連串疑問,常常讓應屆生犯難。別擔心!這份超全就業指導手冊,手把手帶你避開就業“雷區”,助你輕松開啟職場新程~
畢業季接觸最多的“三方協議”“勞動合同”“勞務合同”,看似相似,實則差別巨大,簽錯一步可能影響社保、檔案甚至應屆生身份!快收好這份區分指南,簽約前務必看清楚~
僅限在校應屆畢業生(未拿到畢業證前),是學校、學生、用人單位三方簽訂的就業意向協議。
明確三方權利義務,主要用于學校統計就業率、辦理檔案和戶口遷移手續,相當于“就業預備約定”,不具備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已畢業、與用人單位建立正式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包括應屆生入職后)。
明確工資、社保、工作時間、試用期等核心權益,受《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保護,是保障勞動者權益的法定文件。
兼職、實習(非勤工助學)、退休返聘、項目外包等“非勞動關系”場景,比如大學生做家教、兼職文案等。
本質是“民事合作協議”,雙方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不受《勞動法》保護,更偏向“按約定完成任務、獲取報酬”。
想找到優質工作,選對渠道比盲目海投更重要!以下渠道覆蓋校招、社招、定向招聘,應屆生可根據自身情況精準發力~
校園招聘優勢
企業針對性強(多為招應屆生)、流程簡化(部分免筆試)、offer發放快,還能直接與HR面對面溝通,是應屆生求職的“首選渠道”。
渠道形式
校內宣講會:關注學校就業網、學院通知,重點企業會進校園宣講,現場可投遞簡歷、參與初面;
校園雙選會:學校組織的集中招聘活動,數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現場設展,適合“一站式投遞、多機會面試”。
國家層面
“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教育部主辦,匯聚全國校招信息,可在線簽約、查詢政策)。
地方層面
各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官網”“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發布本地事業單位、國企、基層項目招聘信息,如“三支一扶”“西部計劃”)。
學校層面
校就業指導中心官網/公眾號(發布本校專屬招聘信息、就業政策解讀,信息最精準)。
優勢
能獲取企業最新招聘動態(如“管培生計劃”“校園大使招聘”),部分企業會在官網開通“內推通道”,簡歷通過率更高。
操作建議
列出目標企業清單(如互聯網大廠、國企、行業龍頭),定期查看其“招聘板塊”;
關注企業官方公眾號,很多企業會推送“校園招聘啟動通知”,還會分享筆面試干貨。
畢業季也是“求職詐騙高發期”,騙子常利用應屆生“急于就業”“缺乏經驗”的心理設套。記住這6點,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和權益!
常見套路:以“體檢費”“服裝費”“押金”“培訓費”為由,要求先交數百至數千元,承諾入職后返還,隨后失聯或拖延入職。
應對方法:根據《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蛞云渌x收取財物,遇到收費情況,直接拒絕并舉報。
常見套路:崗位名稱寫“管培生”“儲備干部”,實際工作是銷售、客服;或承諾“高薪保底”,入職后發現是“無底薪靠提成”。
應對方法:面試時詳細詢問“工作內容、薪資構成(底薪+提成+補貼)、晉升路徑”,要求在合同中明確寫出,不相信口頭承諾。
常見套路:偽造企業官網、虛假招聘信息,甚至租用臨時辦公室冒充“大公司”,騙取簡歷信息或進行詐騙。
應對方法:
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企業是否注冊、有無經營異常;
若企業地址偏僻、辦公環境簡陋,或面試時只有1-2人接待,多留個心眼,可結伴前往面試。
排版:135編輯器素材:135編輯器
文字:135AI寫作僅作占位,請自行替換
圖片:來源135攝影圖
(ID:80273)、(ID:88514)
(ID:87455)、(ID:85296)、(ID:55884)
頭圖:攝影圖(ID:80273)使用請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