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菊染盡秋色,茱萸香滿衣襟
我們又一次迎來九九重陽
這個綿延兩千多年的節日
承載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深厚傳統
將孝道文化凝結在登高、賞菊、食糕的雅俗之中
相傳東漢時期,汝河一帶瘟魔肆虐,青年桓景聽從道士費長房指點,于九月初九攜鄉親登高避禍、佩戴茱萸、暢飲菊酒,最終以茱萸葉和菊花酒擊退瘟魔。
《易經》將“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曰“重陽”,月日并陽,暗合“九九歸一,萬象更新”的哲學思想。古人認為這一天是陰陽交匯、陽氣極盛的特殊時刻,需要通過特定儀式來調和陰陽,祈求吉祥。
唐代詔令將重陽節正式定為敬老節,要求各地為年長者賜宴、贈杖,體現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F代重陽節通過組織社區敬老活動、開展志愿服務、評選孝親模范等形式,將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轉化為具體的社會實踐,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家庭倫理關系。
風雅習俗 儀式之美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絕唱,將登高與思親的情感緊密相連。古人相信登高不僅可以避災消禍,還能舒展胸懷、陶冶情操,在秋高氣爽的季節里感受天地遼闊。
茱萸被稱為“辟邪翁”,菊花被譽為“延壽客”,古人將茱萸佩戴臂間或作香袋隨身,飲用以菊花釀制的酒漿,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預防思想。這些習俗不僅具有象征意義,更包含著實用的養生價值——茱萸可驅寒止痛,菊花能清熱明目,重陽時節恰值秋冬之交,正是預防疾病、調養身心的關鍵時期。
秋風輕拂,金菊綻放,又是一年重陽時。在這個被金色陽光溫柔擁抱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一個充滿溫情與敬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重陽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溫暖與深情。
重陽時節正值菊花盛放,賞菊、詠菊、飲菊酒成為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風雅之事。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將菊花與隱逸高潔的品質緊密相連;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約定,更體現了古人對重陽賞菊的期待。
相傳東漢時期,汝河一帶瘟魔肆虐,青年桓景聽從道士費長房指點,于九月初九攜鄉親登高避禍、佩戴茱萸、暢飲菊酒,最終以茱萸葉和菊花酒擊退瘟魔。
《易經》將“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曰“重陽”,月日并陽,暗合“九九歸一,萬象更新”的哲學思想。古人認為這一天是陰陽交匯、陽氣極盛的特殊時刻,需要通過特定儀式來調和陰陽,祈求吉祥。
唐代詔令將重陽節正式定為敬老節,要求各地為年長者賜宴、贈杖,體現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F代重陽節通過組織社區敬老活動、開展志愿服務、評選孝親模范等形式,將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轉化為具體的社會實踐,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家庭倫理關系。
【模版說明】
排版:135編輯器
貼紙:135編輯器(ID:148923、165452、165453)
筆格設計:ID:70574
文字:135AI創作生成,使用請替換
文字僅做模版占位展示,購買后請自行替換
圖片:135攝影圖(ID: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