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節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加大,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2025年的流感季也已悄然“登場”。從南到北,流感活動逐步升溫,無論是關注自身健康的普通人,還是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家庭,都需要及時了解流感動態、掌握科學防護方法。

流感季已提前啟動:南方省份流感活動顯著上升,北方地區呈小幅增長態勢,預計11月中下旬將迎來高峰。更需警惕的是,當前流感病毒陽性標本中,甲型H3N2毒株占比高,成為絕對主流毒株。
從近期醫院門診數據來看,兒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因流感就診的人數較上月增長許多,流感防控壓力持續加大。



除醫療系統外,流感也開始對校園、企業等集體場景產生影響。部分中小學已出現因學生集中發熱導致的短期請假現象,個別企業也因員工感染出現臨時人手短缺。
提示集體單位需提前做好晨午檢、環境消毒等防控措施,避免疫情集中擴散。

甲型H3N2流感病毒自1968年首次流行以來,長期在人群中循環并頻繁變異。與去年主流H1N1毒株相比,其具有三大特點:
由于H3N2再次成為主流,人群針對該毒株的抗體水平普遍較低,如同“舊鑰匙難開新鎖”,感染風險顯著升高。即便曾在兩年前感染過H3N2流感,體內留存的抗體也因病毒變異而難以有效抵御當前毒株,這進一步加劇了感染概率。


人群普遍對其易感,且對老年人威脅更大——老年患者感染后更易出現嚴重并發癥。老年人常伴有慢性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感染H3N2流感后,不僅會加重原有基礎疾病癥狀,還可能引發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后24小時內即可出現高熱(39-40℃)、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兒童還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患者的高熱癥狀往往持續時間較長,一般可達3-5天,期間還可能伴隨寒戰、食欲不振等情況,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0-11月是理想接種期,接種后2-4周可產生有效抗體。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患者)等高危群體優先接種,部分省份已開放免費接種服務。雖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可使重癥風險降低60%以上,縮短病程并減少并發癥。



勤洗手:用流動水+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觸碰口鼻。
戴口罩:在醫院、地鐵、商場等密閉擁擠場所,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少聚集:流感高發期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定期對門把手、桌面等高頻接觸表面進行消毒。
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均衡飲食,多攝入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與蛋白質。
開展室內運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模板版權聲明】
排版|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93077、93076),使用請自行替換
貼紙|135編輯器
文字|來源于135AI寫作,請自行替換
頭圖元素來源于筆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