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點心最初源自芬蘭東部的卡累利阿地區,那里也是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的神秘起源地。
新土豆配鯡魚 、新土豆配淡水湖魚和雞油菌醬汁、新土豆配一小團黃油、一些蒔蘿和一點點鹽。
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游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5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2019年國慶70周年的四次。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國慶進行閱兵,以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忽如一夜秋風來,千樹萬樹黃花開。只覺得今年的秋比往年的來的更突然。還沒有來的及加衣服卻已經受了涼。漫步于昨天還是生機盎然而今卻殘燭將息的大樹下。
89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陰謀發動“九一八”事變國民黨東北當局奉行“不抵抗”政策,保存實力消極對待日軍的挑釁致使東北三省淪陷東北軍官兵被迫流亡關內。
紅軍長征,作為中國革命史上偉大、壯觀、神奇的一頁,翻開歷史的書頁,回顧這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會寧會師……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
我們紀念勝利,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不忘那段屈辱的歷史,不忘那段苦難的輝煌;我們紀念勝利,是為了珍愛和平,讓和平陽光永遠普照大地!
喜歡秋天,因為秋天的原野很美麗。遠遠望去,點綴著豐收和喜悅。西紅柿紅了,像是孩子開心的笑臉。谷子黃了,沉甸甸的。谷穗懶懶的伸著懶腰,溫暖又耀眼。